散文:小县城的夏至
本帖最后由 司马君 于 2025-6-21 21:32 编辑夏至这日,太阳沿着黄道行至黄经九十度,将炽热的光芒直直投向北回归线。气象台发出高温预警,预计今日气温将飙升至三十六度,成为今年入夏以来最酷热的一天。老辈人常念叨,这一天阳气攀升至顶峰,阴气却悄然萌动,恰似一场天地间的阴阳交接仪式,暗藏着自然更迭的奥秘。去年夏至,机缘巧合下,我在一座小县城办事住进了招待所,有幸亲历当地传统的夏至节,那些鲜活的记忆至今仍在脑海中翻涌,忍不住想细细道来。上午九点多,小县城的空气还带着晨露的清凉。我约了当地几个文友沿着河堤漫步,柳枝垂在水面上画着涟漪,我们在一起谈论文墨间,竟未察觉阳光已渐渐毒辣起来。
不到十一点,热浪便迫不及待地朝人身上袭来。树上的知了扯开嗓子,肆无忌惮地 “知了知了” 欢唱起来,聒噪的鸣声直往人耳里钻,于是我们赶快散伙,各自离去。进了招待所,水泥板院子上的热浪跟着直朝屋里扑,我赶忙关上了门,打开了空调,室内温度依然徘徊在26、7度。这独特的热意,既不像春末的含蓄温婉,也不同于盛夏的狂躁炽热,倒像是天地积攒许久的一口浊气,浓烈得无处消散。午饭,去楼下小餐馆,看到老板娘系着一条蓝布围裙在煮绿豆汤,蒸腾的热气中,细密的汗珠不断从她额头沁出。她撩起围裙擦汗的姿势,让我想起小时候的母亲来。见我走进餐馆,老板娘递上绿豆汤,热情地对我说:“夏至不吃四样,姜性热,酒助火,韭菜动阳,羊肉生燥,吃了准要上火生疮。”在木勺搅动的漩涡里,薄荷叶打着转,像一个个绿色的救生圈。
我赶忙说:“谢谢,知道了!”然后找了个座位,打开手机查起了“夏至为何四不吃”。噢,原来是:冰镇西瓜易伤脾胃,牛羊肉加重燥热,辛辣油腻刺激肠胃,隔夜食物滋生细菌。化解的办法是:顺应时节,推荐苦瓜、鸭肉、绿豆和夏至面,清热解暑,健康度夏。我拍拍脑门,这么传统科学的东西,多少年来我竟然没有留意过。饭后,我去了隔壁的老干部活动室,那里成了退休老人们的避暑 “战场”。那里虽然没有空调,但是屋顶挂着几只电风扇正在开足马力转动着,几位老人穿着宽松的汗衫,围坐在桌旁专心致志地下棋。我拉了把椅子坐在旁边,按规矩:观棋不语。突然,王老先生一时疏忽,下出一步臭棋,被对座的李老头杀得丢盔卸甲。“热昏头了!” 王老先生懊恼地拍着锃亮的脑门,“这鬼天气,把脑子都给热糊涂了,连棋都走不好。昨儿吃炖羊肉汤补身子,这下倒好,补得我头昏眼花。”众人听了,纷纷发出哈哈大笑声,这笑声在滚烫的空气更增加了盛夏的热情洋溢气氛。
观了会儿棋,走到大街上,看到一个摊位,有几个青年男女,在推销啤酒,大喊:“百年老友,XX啤酒。狂欢盛夏,激情永恒!”并不停举杯让路人免费品尝!这家超市的冰镇啤酒销量一路飙升,尽管老人们总念叨 “夏至饮冰,如服砒霜”,但在这酷热难耐的时节,又有谁能抵挡住冰啤酒带来的片刻清凉?现代人对抗酷暑的仪式,早已改换了章程。下午三点,天空突然阴沉下来,像是被谁拉上了厚重的帷幕。远处传来沉闷的雷声,空气变得异常潮湿,仿佛随手一抓,就能攥出水来。人们纷纷猜测着雨要来了,可那雨却像个调皮的孩子,迟迟不肯露面。招待所院子桂花树下长椅子上坐着一个老头子,拿着大蒲扇不停扇着驱散些许暑气。手机里正播报着:“今日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这时一辆桑塔纳开过来停下,开车的小伙子从驾驶室下来接过老头手里的塑料袋子说:“爸,你把石头往山里背,我妈做的韭菜豆腐包子不好吃么?”老头拉开车门边上车边说:“这个县城水好,做出来的豆腐好,因此韭菜豆腐包子很有名气的!”老头全然抛却了 “夏至韭菜似砒霜” 的古老禁忌。黄昏时分,突然刮起阵阵大风。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卷起地上的纸片和灰尘,在空中凌乱飞舞。招待所院子里,几个孩子不顾大人阻拦,欢快地踩着滑板车玩耍。
天擦黑,雷雨终于降临。雨点砸在晒透的水泥地上,蒸腾起的热气中,我站在阳台上,看着雨水在路灯的映照下,化作一道道闪烁的银线,让我嗅到了童年大雨来临的味道。手机天气预报显示,明天依旧是高温天气。欻欻的雨声中楼道里突然传来争吵声,是一对年轻夫妻,丈夫吃了冰镇西瓜肚子疼,妻子正埋怨他不该在夏至这天破了老规矩。小县城在霓虹与水汽中微微颤动,夏至虽然不似端阳、清明那么隆重,但在传统文化里仍然占有一席之地,这个古老的节气依然在日历上标红,但生活早已翻开新页,写下了属于自己的夏至注脚。雨幕中,小城渐渐沉入梦乡。夏至过后,白昼的确一日短过一日,可那暑热却依旧在人间流连忘返。古老的禁忌如同褪色的年画,在现代生活的浪潮中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威严。就像这场来去匆匆的雷雨,即便声势浩大,也无法彻底驱散积聚已久的暑气。人们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徘徊,一边遵循着老一辈的教诲,一边又在现实的诱惑中打破禁忌,在这种矛盾与挣扎中,年复一年地续写着夏至的故事。或许,这就是生活的真实模样,充满了矛盾与妥协,却也因此而鲜活生动。2025年06月21日凌晨 司马君写于西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