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神木:煤矸石违规倾倒,监管难题待解
近日,自媒体平台“黄土疙瘩”的一则爆料,将陕西省神木市大保当镇石拉界村摇儿梁自然村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该爆料指出,摇儿梁自然村存在绵延数百米的煤矸石违规倾倒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从“黄土疙瘩”发布的画面中可以看到,大量灰黑色的煤矸石杂乱无章地铺展在地表,部分区域由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风化痕迹十分明显。据悉,煤矸石是采煤和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其含有的重金属及有害物质,若处理不当,会对土壤、地下水等生态环境造成长期且严重的危害。
7月1日相关信息一经发布,大保当镇政府迅速作出反应。据镇政府办公室主任向媒体证实,在注意到网络舆情的当天,分管工作的副镇长便立即带队前往涉事区域,对煤矸石倾倒的规模、来源以及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等关键信息展开实地调查。
然而,对于“为何日常巡查未能及时发现这一违规行为”的质疑,镇政府办公室主任解释称,摇儿梁所在区域紧邻榆阳区边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大保当镇在管控煤矸石非法倾倒行为时面临着巨大压力,这也凸显了跨区域污染治理中普遍存在的责任界定模糊、执法协调困难等问题。
与此同时,当地村民也道出了背后的隐情。原来,由于该村处于煤矿采空区,地面沉降问题严重,早已实施了整村生态搬迁。在搬迁之前,村民们会自发监督周边煤矿的排污及矸石处置情况,但搬迁之后,大家基本不再返回原居住地,这就导致了监管的空白。根据现场煤矸石的风化程度,村民们推测,这些煤矸石的倾倒行为很可能已经持续了数年之久。
此次神木大保当镇摇儿梁煤矸石违规倾倒事件,暴露出资源型地区在产业发展变迁、村庄搬迁等过程中,环境监管体系存在的漏洞。堆积多年的煤矸石,不仅大量侵占土地资源,其潜在的环境污染风险更是不容小觑。如何明确倾倒责任主体,怎样完善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以及如何有效填补村庄搬迁后常态化环境监督的空白,成为摆在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面前的紧迫任务。后续,我们也将持续关注该事件的进展,期待能看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守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
污染环境。 加强管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