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军散文——百合花开
镇坪上竹镇百合花海去镇坪的念头刚起,心头发出的光,就在深海似的网络中,照到了绚丽的一条:“安康镇坪:万株百合笑颜绽放”。于是,我们的镇坪之行有了深山百合的期盼,更有了直奔“清凉上竹”的目标。
https://img.dingxinwen.cn/image/20250705/42e08fe39d61d74874836046c5adb22b.png
各民族都应该有幸福美满的良好祝愿。也许,只有汉语里的百年好合,才能读出其中的美好和浪漫。更神奇的是,世间真有名叫百合的奇花,承载这份甜蜜的美好。只是,偶尔在插花中难得一见的百合,就要以花海模样出现时,我一直处在缺氧般的兴奋中。应该到了。看到路边的村舍前,不时有几朵百合,像火一样绽放时,我的心已经和它一起,怒放了。远远看到坡前有成行成片的百合,把车停在空旷的村口,一个人急冲冲,大步走了过去。https://img.dingxinwen.cn/image/20250705/08294f168d8525d7fc204242164a3c75.png
青山像翻开的大书,中间是流光溢彩的图案。橙黄、亮黄,紫红、粉红,雪白、粉白,有的像朝天而歌的喇叭,有的如向地私语的灯盏。花叶间,还有翠绿、绛红、嫩黄的花苞,如同饱蘸墨汁的大笔,随时准备挥洒更多的激情。一阵山风吹来,百合花欢呼雀跃,掀起五彩波浪。“来看花?咋不早来几天,人多得很,热闹得很!”一位大哥,一边用碎步追着我,一边大声地对我喊话。花田里的观光小径,用青灰色的砖铺就。步入其中,看着花朵上残留的清露,泛着光的晶莹,我在心里说,专门来看花,只要花还在,没人倒更好。偌大的花田里,近处只有我一人,连蝴蝶、蜜蜂都没看到。我想起一位老人的俏皮话。他说,退休后就成了“散淡老分子”:出行绝不跟团,坚持一人散行:还专挑淡季,不凑热闹。跟他相比,我离不开妻子,放不下小狗,只好组成“散淡小分队”。这么想时,小狗已经跑了过来,妻子也姗姗走来。https://img.dingxinwen.cn/image/20250705/55c4cc7cdf0ce6b5116e0d449a9c975f.png
怎么没香气?静下心来,我忽然心生疑问。要么是久而不闻其香,要么是山百合本就无香!我又问走到跟前的妻子,百合花瓣,娇似处子的肌肤,能不能采回去,用作面膜?平日里喜看颜色花型的她,这一回却务实起来,用脚踮了踮地面,说百合的名不在花,而在它的根。
经她提醒,我马上想起那个洋葱般的百合果(根茎)。洁白如玉,一层一层,似有百层合抱。对了,百合更珍贵的在地下,古人很早就发现它能清热润肺,将其入了“本草”。药食同疗,我偶尔还尝过它,如西芹炒百合、银耳百合汤、莲子百合羹等,清脆带甜,确是佳品。植物一季,枝叶花果,各有妙用。当都市佳丽追着香水百合、文学粉丝念着“金百合”时,村民惦念的却是它的产量。我想起在家收割麦子的情形,转身回到路边。一直在等着我的那位大哥说,“一亩地大约能收900斤鲜百合,毛收入接近2万元。”https://img.dingxinwen.cn/image/20250705/00efefb6f4927c9eedb5bb2c3f8de3d6.jpg
在这里,百合不看花,也不论香,而是和庄稼一样,论产量,看收成。这么想时,我又环顾了一下花田,替村民算着收入。这时,眼前的百合,仿佛化作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化龙山冲积下的灰质土,特别适合叶大花大的百合,却也更费人力。从育苗、种植、管护到收获,常年有几百人围着它转,靠它吃饭。端着百合饭碗的,还有悄然变身的田外花农。通过政府搭台,各方合作,培育了十几种百合产品,延伸了产业链,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依托这片百合花海,村里还打造了“百合拾光”的文旅品牌,开发了民宿和露营基地,从“种风景”到“卖风景”,让这片长在深山人未识的清凉世界,为更多人所关注,成为村民朝暮可期的“金饭碗”。又一个疑问悄然从心头生起。“喜欢长在最美角落里”的百合,在这里生长了多少年?百合入诗,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但中国的百合产业,据说大部分依靠进口,难怪提及百合,总会带着异域的神秘色彩。https://img.dingxinwen.cn/image/20250705/f68be870c88a7acb629f2435a985ac81.png
回到村中,看到有几位壮年男子,在路边搭建房子,我凑了过去。三天的集中花展,来了很多人,吃的喝的玩的,都带火了。消息传出去,到了周末,一定还会有大量游客涌入,他们得加建一些服务设施和场地,“让大伙来了,除了看花,还有的吃、有的买,玩的欢、住的好。”听到我问百合种了几百年,一位大哥笑了起来。“哪有那么多年?这是政府2020年才推荐引进的。”一开始,大伙还迟疑,政府派人指导几户做了示范,才慢慢都跟着响应。后来,成立专门的公司,把土地集中起来,从头到尾,把百合的种植、销售和开发,统一经管了起来。村民流转出土地,一边可以按年收租金,一边还可以下田挣工资。https://img.dingxinwen.cn/image/20250705/2106fc2c406ec6a4ab5750edce5caa60.png
因了这“无中生有”的百合,很多人不用再外出打工,一些年轻人返乡做起文旅和电商,架起通向外面世界的金桥,也让偏僻的小村,有了现在的人气。过去叹,好山好水好无用,现在却点石成金,带动一河水开、诸业兴旺。我忽然觉得,当地政府的这一善举,真是深谙百合之道,把功夫做到了根里。于是,想给这片“金百合”,给这个“金点子”,点上一个大大的赞!
作者简介:李亚军,军旅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作品获西安作协重大项目支持。曾任唐都医院政委。近年来创作几百篇文章,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报》等几十家报刊发表,出版五本散文集《向阳花开》、《乘风而歌》、《花间流莺》、《雁栖长鸣》、《守望终南》,获得中国海洋文学奖、军事文学奖和冰心散文奖,现任陕西省散文学会理事。几十年的军旅生涯,造就了骨子里的正能量。他行走祖国大地,进行文旅创作,带头募集捐赠,助力乡村振兴,关爱退役军人。
百合花竞相开放。 好风景 好的很
页:
[1]